首页 > 以案说法 > 知产干货分享 > 正文
推荐律师
  • 擅长领域:专利侵权、专利无效、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维权、商标纠纷、不正当竞争...
  • 擅长领域:商标纠纷,域名注册,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诉讼,专利布局,商标侵权
  • 在社交平台发布产品图片是否构成专利法上的 “公开”?
    2025/8/21 10:24:11

    一、法律框架与公开性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及第二十三条规定,新颖性要求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未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而现有技术(设计)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设计)。这一法律定义确立了 "公众可获知性" 的核心判断标准,即相关信息需处于能够为公众获得的状态,且包含实质性技术内容。


    在司法实践中,公开性判定需满足两个要件:时间要件(公开时间早于申请日)和状态要件(处于公众可获取状态)。例如,在(2022)最高法知行终 469 号案中,法院强调对社交平台图片公开时间的审查需结合平台技术特性,若用户可自由编辑发布时间或内容,且无其他证据佐证,通常不认定为公开。


    二、不同社交平台的公开性差异

    1. 微信朋友圈
      • 个人账号:默认仅好友可见,若未设置为公开或无证据显示曾公开,通常不构成公开。例如,在(2016)粤民终 801 号案中,法院认为个人朋友圈属于私密空间,不满足 "公众可获知性"。

      • 微商账号:若发布内容具有明确商业推广意图(如标注 "上市"" 热销 "),即使设置为好友可见,仍可能被认定为公开。天津高法某判例中,微商朋友圈图片因包含产品推广文字及转发意图,被认定为现有设计。


    2. 微博与抖音
      • 微博:默认公开,发布即构成公开。在(2019)最高法知民辖终 85 号案中,企业微博发布的产品视频被直接认定为许诺销售行为。

      • 抖音:默认公开,但若设置为 "私密" 则不构成公开。专利复审委在某无效案件中指出,抖音视频若显示 "公开所有人可见" 且无编辑痕迹,可作为现有技术证据。


    3. 小红书与 QQ 空间
      • 小红书:用户可选择 "公开" 或 "仅自己可见"。若笔记内容包含产品价格、购买链接等商业信息,通常推定发布时即为公开。例如,某无效案件中,小红书笔记因显示 "店铺购买同款" 提示,被认定为公开。

      • QQ 空间:若设置为 "所有人可见",发布内容构成公开;若需加好友查看,需结合账号用途判断。最高法某判例中,企业 QQ 空间因标注 "2015 新品" 且无权限限制,被认定为公开。


    三、关键影响因素与典型案例

    1. 账号性质与发布意图
      • 商业账号:企业或微商账号发布的产品图片,即使设置权限,仍可能因推广目的被推定为公开。例如,在专利复审委第 35400 号决定中,企业 QQ 空间图片因包含产品型号及宣传文案,被认定为现有设计。

      • 个人账号:若发布内容无商业属性且权限设置为私密,通常不构成公开。例如,某外观设计专利无效案中,个人朋友圈图片因无证据显示曾公开,未被采纳为现有设计。


    2. 技术特征披露程度
      • 图片需清晰展示产品设计要点。例如,在(2023)京 73 行初 14875 号案中,Facebook 图片因未完整显示产品结构,未被认定为现有设计。

      • 部分显示可能构成公开。专利审查指南规定,若图片能使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直接、明确地确定技术方案,即使未显示全部细节,仍可构成公开。


    3. 时间与权限稳定性
      • 发布时间需早于申请日。例如,某无效案件中,抖音视频因最后编辑时间晚于申请日,未被采纳为证据。

      • 权限变更需举证。在(2022)最高法知行终 469 号案中,因无法证明 Facebook 图片发布时即为公开状态,法院未采信该证据。


    四、实务建议与风险防控

    1. 专利申请前的行为规范
      • 避免提前公开:产品图片应在专利申请后发布,或在发布时设置严格权限(如 "仅自己可见")。

      • 固定发布状态:通过公证或可信时间戳记录发布时的公开状态及时间,作为证据保全。


    2. 侵权抗辩与无效应对
      • 现有技术(设计)抗辩:收集社交平台公开的产品图片,需同时证明公开时间、状态及技术特征披露程度。例如,在(2018)粤民终 801 号案中,被告通过公证微博图片成功证明现有设计抗辩成立。

      • 举证责任分配:主张公开的一方需承担举证责任,若无法证明发布时的公开状态,可能承担不利后果。


    3. 平台运营策略优化
      • 商业账号管理: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审查机制,避免在专利申请前发布产品细节。

      • 个人账号风险提示:普通用户发布产品图片时,建议标注 "未申请专利" 或设置隐私权限,降低法律风险。


    五、结论

    社交平台产品图片是否构成专利法上的公开,需综合考量账号性质、发布意图、权限设置、技术特征披露及时间节点等因素。商业账号发布的公开图片通常构成现有技术(设计),而个人私密账号发布的图片一般不构成公开。企业及个人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在产品推广与专利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必要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以规避风险。未来,随着社交平台技术迭代,司法实践可能进一步细化公开性判定标准,需持续关注相关法律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