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案说法 > 知产干货分享 > 正文
推荐律师
  • 擅长领域:专利侵权、专利无效、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维权、商标纠纷、不正当竞争...
  • 擅长领域:商标纠纷,域名注册,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诉讼,专利布局,商标侵权
  • 无效宣告审查程序违反听证原则的认定与知识产权分析
    2025/4/3 9:57:40

    在专利无效宣告程序中,听证原则是确保程序公正的核心原则之一。根据《专利法》及《专利审查指南》,听证原则要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作出审查决定前,必须给予当事人针对审查理由、证据及事实陈述意见的机会。若违反该原则,可能导致审查决定因程序违法而被撤销。本文结合真实案例,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无效宣告程序中听证原则的适用与违反认定。

    一、听证原则的法律内涵与程序要求

    听证原则的核心在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具体体现为:  

    1. 告知义务:审查决定所依据的理由、证据及事实必须提前告知当事人;  

    2. 陈述机会:当事人有权对不利证据或理由进行答辩或补充说明;  

    3. 程序透明:审查过程需公开透明,确保双方对争议焦点充分了解。  

    例如,在2021)最高法知行终556案中,最高人民法院指出,若合议组在审查中引入新的无效理由或证据但未通知专利权人,导致其无法回应,即构成听证原则的违反。

    二、违反听证原则的典型情形与案例分析

    1. 未告知审查依据的新证据或理由

    2020)最高法知行终123案中,专利复审委员会在口头审理中突然提出一项未在请求书中列明的现有技术文献作为无效理由,且未给予专利权人答辩机会。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此举剥夺了专利权人的抗辩权,违反听证原则,最终撤销了无效决定。

    2. 依职权审查未履行通知义务

    根据《专利审查指南》,复审委员会可依职权审查超出请求人理由的范围,但需遵循听证原则。例如,在**2019)京行终987**案中,合议组主动引入某技术特征作为无效理由,但未将该理由转达专利权人,导致其未能针对性答辩。法院认定程序违法,撤销决定。

    3. 修改权利要求未充分听取双方意见

    2021)最高法知行终548案中,专利权人在无效程序中修改了从属权利要求,但合议组未将修改内容充分告知请求人,也未给予请求人反驳机会。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此行为导致请求人无法针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提出异议,违反听证原则。

    三、违反听证原则的法律后果

    1. 审查决定被撤销:程序违法是司法审查中的重点,法院通常以剥夺当事人陈述权为由撤销决定。例如,**2021)最高法知行终738**案中,因合议组未将关键证据交当事人质证,决定被认定为无效。  

    2. 发回重审:案件将发回专利复审委员会重新审查,并要求补正程序瑕疵。  

    3. 影响专利稳定性:程序违法可能导致无效宣告结果反复,加剧专利权的法律不确定性。

    四、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程序正义价值

    1. 平衡公私利益:听证原则通过保障当事人参与,防止公权力滥用,维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  

    2. 促进技术创新:程序公正有助于增强企业对专利制度的信任,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3. 国际规则接轨TRIPS协定要求成员国确保知识产权程序的公平性,听证原则的落实体现了中国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五、完善建议与启示

    1. 强化审查透明度:建议专利复审委员会在依职权审查时,通过书面通知或口头提示明确告知新增理由,并设置答辩期。  

    2. 细化听证程序规则:明确未听证的具体情形及补救措施,例如在决定作出前补充听证环节。  

    3. 加强司法审查力度:法院应严格审查程序合法性,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复审委员会规范程序。

    无效宣告程序中的听证原则是程序正义的基石,其违反将直接动摇审查决定的合法性。通过典型案例可见,司法机关对程序违法的零容忍态度,体现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高度重视。未来,需进一步通过制度完善与司法实践,实现专利确权程序的公正与效率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