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案说法 > 知产干货分享 > 正文
推荐律师
  • 擅长领域:专利侵权、专利无效、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维权、商标纠纷、不正当竞争...
  • 擅长领域:商标纠纷,域名注册,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诉讼,专利布局,商标侵权
  • 商标侵权案件中近似混淆的认定
    2025/3/11 10:21:59

    法律实践中,各类商标侵权纠纷案件一般都会涉及对涉案商标与权利商标是否构成近似混淆的认定。那么,在商标侵权案件中,判断商标是否构成近似以及是否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通常涉及哪几个方面的考量呢?

    商标的相似性:

    商标的字形、读音、含义等方面的相似性。例如,两个商标在视觉、发音或意义上非常接近,可能会被认为是近似商标。

    例如,“雪碧”与“雷碧”由于字形高度相似,且商品类别相同,很容易使消费者误认,因此被认定为商标近似。

    商品的关联性:

    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近似商标,更容易被认定为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例如,不同类型的商品即使商标近似,如“苹果”手机与“苹果”服装,由于行业不同,通常不会被认定为混淆。

    商标的知名度和显著性:

    高知名度的商标对相关公众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在判断近似和混淆时,知名度高的商标会受到更强的保护。例如,驰名商标即使在不同类商品上使用,也可能因认为可能导致公众混淆而被拒绝注册或侵权诉讼。

    消费者的一般注意力:

    法院在判断时通常会考虑一个普通消费者在通常情况下的注意力水平。这意味着,即使商标在视觉上近似,如果消费者通常会仔细区分不同品牌的商品,则可能不会构成混淆。

    行为人的主观意图:

    行为人故意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如果以造成消费者混淆为目的,这也是判断商标侵权的重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