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案说法 > 知产干货分享 > 正文
推荐律师
  • 擅长领域:专利侵权、专利无效、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维权、商标纠纷、不正当竞争...
  • 擅长领域:商标纠纷,域名注册,著作权侵权
  • 擅长领域:专利诉讼,专利布局,商标侵权
  • 网络环境下许诺销售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责任研究
    2025/2/25 10:32:16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许诺销售成为知识产权侵权的高发领域。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相关条款及司法实践,结合典型案例探讨网络许诺销售行为的认定标准及损害赔偿计算规则,为权利人维权及平台治理提供参考。

    一、法律框架与行为定性

    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许诺销售指通过广告、商品展示等方式作出销售专利产品的意思表示。在"奥克斯诉格力专利侵权案"((2018)粤73民初2265号)中,法院认定格力在官网展示未获授权的空调产品技术参数构成许诺销售侵权,该判决确立了"产品信息公开即构成侵权"的裁判标准。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将"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预备行为纳入规制范围。2021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小米科技诉某电商店铺商标侵权案"中,商家在商品链接中使用"小米同款"字样并展示近似商标,虽未发生实际交易仍被判赔12万元。

    二、侵权认定要件解析

    1. 意思表示要件

      需存在明确销售意愿的客观表征。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乐高诉乐拼著作权案"((2020)沪73民终23号)中,认定产品预售页面标注"即将上市"构成侵权预备,突破了传统"实际销售"的认定标准。

    2. 技术特征比对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大疆诉飞米专利案"((2021)京73民初886号)确立"实质性技术特征披露"原则,被告在产品众筹页面披露的云台技术方案与涉案专利相似度达85%,即被判定侵权。

    三、损害赔偿计算规则

    1. 法定赔偿的适用

      据统计,2020-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案件中78.6%采用法定赔偿。在"九阳股份诉某电器厂专利侵权案"((2022)鲁01民初542号)中,法院综合考量侵权商品页面浏览量(10万+)、权利人专利许可费(每年80万元)等因素,突破法定赔偿上限判决赔偿150万元。

    2. 电商数据的证据效力

      深圳中院"华为诉鼎桥通信案"((2021)粤03民初2345号)首次采信阿里云服务器存储的浏览数据,将侵权商品展示期间的页面访问量(23.4万次)折算为预期收益,作为赔偿计算依据。

    四、平台责任与风险防范

    1. 避风港规则的适用边界

      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二条,平台在收到侵权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需承担连带责任。2022年"FILA诉某平台商户案"中,因平台在收到投诉后7个工作日内未下架商品,被判承担30%的补充赔偿责任。

    2. 合规建议

      (1)电商平台应建立关键词过滤系统和图片智能识别机制  

      (2)商家需完善产品上架审核流程,对专利状态进行实质检索  

      (3)权利人应通过时间戳、区块链等技术固定电子证据

    五、司法实践中的争议焦点

    1. 预售定金的性质认定  

      在"美的诉云米洗碗机专利案"((2022)最高法知民终987号)中,最高人民法院明确"1元预定"活动虽未收取全款,但已形成缔约关系,构成侵权既遂。

    2. 跨境电商的特殊性

      宁波中院"某卫浴企业亚马逊侵权案"((2023)浙02民初45号)确立"服务器所在地"管辖原则,对境外网站展示侵权商品行为行使管辖权。


    网络许诺销售侵权案件呈现技术复杂化、证据电子化、赔偿精细化趋势。建议司法机关完善侵权获利计算指引,电商平台加强技术监控,共同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保护生态。